◆少前百科是非盈利性、非官方的少女前线维基百科。
◆如果您发现某些内容错误/空缺,请勇于修正/添加!参与进来其实很容易!点这里 加入少前百科
◆有任何意见、建议、纠错,欢迎在 GFwiki:反馈与建议 提出和讨论。编辑事务讨论QQ群:597764980,微博@GFwiki少前百科
◆To foreigners,You can use twitter to contact us.
Icon Nyto Silver.png

M14/背景资料

来自少前百科GFwiki
< M14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美国著名枪械大师约翰·伽兰德的得意之作是1935年10月定型的7.62mm口径M1半自动步枪,也称伽兰德步枪。伽兰德步枪发射0.30-06(7.62×63mm)步枪弹,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方式,具有可靠性好、射击精度高等优点,但根据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反馈,伽兰德步枪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如8发固定式弹仓容弹量太少,全枪太长太重等缺陷。针对伽兰德步枪缺陷的改进从二战期间就已经开始了,伽兰德在1944年试制了一种名为T20的试验步枪("T"是"试验"的缩写),这种T20其实就是一种可连发射击的伽兰德步枪,装有快慢机,配用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的20发弹匣。在美国同时也有人在进行改进0.30-06步枪弹的实验,最后研制出T65步枪弹(定型为7.62mm NATO弹)。T65弹的弹壳只是比0.30-06弹缩短了12mm,但保留原来的弹头。T65弹质量较轻,生产成本也比0.30-06弹稍低,但有效射程远,精度也很好,而这两个特点正是美国陆军所需要的,因为在当时美国军方还不接受中间型威力弹的思想。 伽兰德在对T20试验步枪几次设计后,最后又改进出发射T65弹的T37试验步枪。1950年代初期,T37试验步枪进一步发展成为T44试验步枪,其特点是重新设计了外形,并改进了导气系统。在T44上再进一步的发展就是T44E4和T44E5。1957年5月l日,美国陆军军械部长宣布正式采用T44E4,并命名为"美国M14 7.62mm步枪",同时T44E5也被命名为M15。从1945年美国实施"轻型步枪研究计划"开始,M14步枪经历了长达12年的研制,用于设计、研制、试验和改进的总投资高达635.2万美元。当时,与M14一同进行对比试验的还有另外3种步枪:一种是发射T65弹的T25步枪,一种是T48步枪,还有一种是英国恩菲尔德轻武器厂研制的无托结构EM2步枪。最后通过试验的是M14和T48,而且T48名列第一。但美国最终选定了M14,因为M14质量较轻,生产加工及操作又与伽兰德步枪接近,且更重要的原因是--M14是"美国本地货"。M14步枪正式定型后又发展出M14E1和M14E2两种改进型,其中M14E2于1968年被正式采用,命名为M14A1。1959年12月美国宣布放弃重达6.1kg的M15方案,由M14A1取而代之,但M15上的支肩板和两脚架则被借鉴到M14上使用。 由于只靠一家工厂是无法及时完成庞大的采购计划的,与以往一样,M14的生产合同是由美国政府与多家武器制造厂商签订的。1958年4月,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开始小批量生产M14;1959年,美国政府与4家厂商签订采购合同,开始大量生产M14步枪;1963年1月23日,美国国防部命令终止采购M14。1958~1965年期间,花费1.3亿美元生产费用,4个生产厂商共为美国政府生产了1380358支M14。其中:

●美国陆军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生产173093支(另一说法是167000支);

●奥林·马西森公司的温彻斯特-韦斯顿武器分公司(简称温彻斯特)生产350501支;

●哈林顿-理查森武器公司(简称H&R)生产537582支;

●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有限公司(简称TRW)生产319182支

另外,M14国家比赛级步枪(一般简称为M14NM)于1959年开始生产,主要用于射击比赛。M14NM只能单发射击,并配有专门的比赛用瞄具,而且枪管加工精度很高。M14NM主要由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和TRW生产,直到1990年代初,M14NM仍然在美国的民间射击比赛中流行着,而美军曾装备的M21半自动狙击步枪也是南M14NM改进而成的。

位于马萨诸塞州的美国陆军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是伽兰德步枪和M14步枪的主要生产厂,它于1794年建厂,是美国第一家由国会法律认可的兵工厂,M14的停产使斯普林非尔德兵工厂极大受损,1964年6月30日,生产M14的专用机床被入库或转为他用,从此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正式关闭,并于1968年辟为历史博物院(注:现在的斯普林菲尔德武器公司与该兵工厂无关,这将在后文中介绍)。

M14停产的原因是在东南亚战斗检测的结果,特别是在越南。M14太长太重,在又热又潮的气候中使用很困难,而且7.62mm NATO弹也太重,巡逻小分队的单兵携弹量有限。另外美军士兵所使用的M14大多数都只能单发射击,在近距离接敌时其火力难以与AK47抗衡。虽然在每个步兵班中配有1~2支可连发射击的M14A1,作为步兵班的自动火力(相当于班用轻机枪)使用,但步兵班的火力仍然太弱,而且M14A1的弹匣容弹量只有20发,作为轻机枪而言火力持续性太差。美国军方在M14暴露出这些问题时就开始寻找新的替代品,最终选择了AR-15 5.56mm突击步枪,后来定型为M16。

M14被M16取代可以说是必然结果。随着时代变迁,各种新型武器和新战术的出现使步枪的作战职能缩小、作战距离缩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作战研究所的《战场伤亡调查研究报告》对一战、二战和朝战中的作战记录、值班日记、伤亡报告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和统计,得出步枪累计使用频率曲线图:使用步枪的战斗中,100m内开火的情况约占30%,200m内开火的情况约占72%,300m内开火的情况约占88%,400m内开火的情况约占92%,从而说明步枪的最大有效射程拟定为300~400m已经足矣。

M14被M16取代并不是因为它的性能差,从性能上说M14是非常优秀的,但从整体设计上说,M14却是一种过时的武器。M14强调过去军用步枪的设计思想--精度高和射程远,但却太长太重,导致M14在东南亚丛林的徒步作战中极不方便,而机械化步兵也反映携带M14不利于乘坐装甲车,影响战场机动性。另外,7.62mm NATO弹的冲量大,射击时后坐猛烈,士兵在连发时难以控制住枪,因此连发射击精度很差。而同时期苏联研制的AK47则具有火力猛、体积小和可靠性高的优点。

M16取代M14是在1967年5月,60年代后期M14全面退出美军现役的一线部队,仅少量使用。同时,美军也以M14为平台先后改进成M21和Mk14狙击步枪,这些半自动狙击步枪在战斗中表现良好。

被撤换下来的M14并没有全被销毁,按照军事援助计划,从70年代初开始直到90年代,至少有450000支M14移交给外国军队,装备过M14的国家包括韩国、土耳其、菲律宾、伯利兹、智利、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共和国、希腊、以色列、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等。如美国政府在1973年赎罪日战争期间紧急空运了35000支M14步枪给以色列,以色列人用这批M14改装了10000支狙击步枪,一直使用到1997年。还有一些M14是授权外国公司转售的,如有一批M14通过以色列出口到新西兰和加拿大再售卖给私人,也有一些M14卖到荷兰,另外还有一些M14留在了越南。美国军方封存了至少170000支M14作为战略储备,不过大部分M14都是命运悲惨的,有750000支M14在总统的命令下被销毁。

从美军地面部队撤装后,M14仍在美国海军的舰艇上使用,主要用作海上抛缆枪或舰队的海上防御步枪。美国陆军游骑兵学校在训练中使用M14,在西点军校、安纳波利斯的海军学院、弗吉尼亚州的军事学院和全国各地的国家少年后备役军官训练营(JROTC)中部可看到M14的身影,在美国的一些州或地方执法机构也有使用美国陆军援助的M14。M14也经常用作仪仗队和护旗队的礼仪步枪,例如阿灵顿国家公墓的礼仪枪。另外,M14也经常用于轻武器研制计划中的对比试验。

跨入21世纪,随着美军作战思想的改变和战场环境的转变,许多库存的M14又得以重见天日,再披战袍。重新起用M14与美国在阿富汗发动的"持久自由"行动有关。阿富汗的环境不同于越南丛林,是山区,视野开阔,因此步兵交战的距离比较远。美军在阿富汗的行动主要是由特种部队协助当地反塔利班的北方联盟武装在美军空中力量的支援下进攻,并在关键战场上让空降部队参加战斗。因此在阿富汗的美军都是轻装步兵。小口径步枪的有效射程太近,在阿富汗的环境下往往无法有效打击中等距离上的有生目标,而M24狙击步枪的射速又太慢,数量也不多,在提供战术支援时力不从心。由此,美国陆军第101空降师和第82空降师重新起用了一批M14,并配上两脚架和4倍的ACOG瞄准镜。

这两个空降师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场上使用了M14,基本上是每个班配有1支。许多轻步兵都抱怨M16无法有效攻击600m开阔地外的目标,而M14就可以胜任这个任务。受到这样的启发,2003年11月,美国陆军正式为轻装快速反应部队斯瑞克旅配备了安装有刘波尔德Mk IV瞄准镜的M14,每个班配1支,提供远程火力支援。而现在,在伊拉克的每一支美国陆军部队都装备了配有各式各样瞄准镜的M14步枪(包括M25狙击步枪)用于提供远程火力支援,如配备了高倍率瞄准镜、低倍率瞄准镜、无放大倍率的反射式瞄准镜,没有统一的标准。

M14由伽兰德步枪改进而成,发射7.62×51mm NATO弹,容弹量比伽兰德步枪大,通过快慢机可选择单发或连发发射。不过事实上美军装备的M14中大部分都把快慢机固定在单发的位置上。

M14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伽兰德在M14上首创了气体闭塞和膨胀式导气装置并获专利,其特点是可以自动关闭导气孔,限制进入活塞筒内的火药燃气。导气装置位于枪管下方,由导气箍、导气箍顶塞、活塞筒、活塞、枪机框和复进簧组成。导气箍右后方有闭气阀,可将导气孔关闭,以发射枪榴弹。

导气系统和枪机的工作过程是:当弹头通过导气孔后,部分火药燃气经由枪管下方的导气孔,并经过闭气阀和活塞侧壁上的孔进入活塞头中。由于导气箍前端为顶塞所封闭,火药燃气只得在活塞头内膨张从而推动活塞向后运动。活塞向后运动4mm时,原本与导气孔对正的孔就会错开,阻止了火药燃气继续进入活塞头中,所以这种膨胀式导气装置不需要用气体调节器。

活塞和枪机框相连。活塞后坐时带动枪机框向后运动。枪机框的自由行程约为9.5mm,使膛压下降至安全值,然后枪机框导槽上的开锁斜面迫使枪机导轮向上旋转,枪机前端的闭锁突笋便从机匣内的闭锁槽中解脱出来。枪机旋转开锁的过程还起到预抽壳的作用,使弹膛中的弹壳得以松动并略向后退。随后,枪机后坐,抽出弹壳,弹壳被限定于弹底窝上。枪机继续后坐,当弹壳口部脱离弹膛后,位于枪机内的抛壳挺簧伸张,推抛壳挺向前,使弹壳绕抽壳钩转动,然后从枪的右侧抛出。弹壳在抛出的过程中还会撞击枪机框突起的前端面,这将起到加速抛壳的作用。

当活塞的后坐行程将要结束时,导气箍下方的排气孔开启,火药燃气由这些孔中逸出。火药燃气逸出后,驱使活塞头向后的压力就消失了。此时被压缩的复进簧伸张,推枪机框向前,带动枪机复进,枪机推弹入膛。由于枪机上的闭锁突笋与机匣中的闭锁槽相互作用,枪机遂向右旋转实现闭锁。枪再次呈待发状态。

M14设有空仓挂机结构,当最后一发弹发射后,枪机会被机匣左侧的空仓挂机扣住。

M14的发射机构也是从伽兰德步枪演变来的,大部分零件都相似,包括双钩击锤,扳机和扳机连杆(第一阻铁)以及位于第一阻铁后面的带阻铁簧的第二阻铁等。整个发射机构一起装在机匣后部。

机匣两侧壁上有导引枪机运动的导轨。机匣内还有一横梁,中间开有缺口,这样,当枪机未复进到闭锁位置时,即使击锤意外解脱打击击针,也不会"走火"因为击针后端突出部被横梁挡住,虽然受到撞击,却不能向前。只有当枪机确实闭锁后,击针后突出部才恰好位于横梁中央的缺口处,此时击针才能打击底火。 机匣上方有一个桥形弹夹导槽,可以通过抛壳口上方用桥形弹夹直接向弹匣压弹。快慢机在机匣右侧下方,不需要时可以拆卸,用一个快慢机锁代替。快慢机锁是一个小零件,当M14装上这个快慢机锁后,快慢机就被固定在单发位置上,不能转换为连发发射。不过,只要卸下快慢机锁重新装上快慢机操作柄,M14仍然可以选择发射方式。

以下内容来自轻武器公众号《彩云的机械整备间》,已获得授权转载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0eKv8dXKA17gX7qyAtWDw

辟谣:M14步枪真的有连长才能打开的“快慢机锁”吗?

原创 彩云 彩云的机械整备间 2018-04-02 11:02

在国内的军迷特别是轻武器迷当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说美军的M14步枪原本是有单发/连发选择功能的,但是连发射击后坐力大枪口上跳猛烈,士兵在紧张情绪下经常死扣扳机乱射,子弹都打到天上去了,所以发到部队的M14加装了“快慢机锁”,平时只能单发射击,打开连发的钥匙在连长手里,只有连长批准才能打开连发。

这个段子以前也有人辟谣过,但是流毒太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上一批军迷知道了,转手又来了一批继续重复这个段子,所以今天我结合实物照片再来说一下这个“快慢机锁”是怎么回事。

这个段子当中,“M14步枪连发射击后坐猛烈,射击精度差”的陈述是基本符合事实的;“原来的M14是可选择单/连发的,发到部队时候给锁住了,固定在单发状态”其实也无大错,关键在于存不存在“连长掌握的钥匙”。

1 M14步枪的单连发选择杆特写,此时字母A尖头朝上,为连发状态,选择单发时,扭转180°,让A尖头朝下,就是单发。.jpg
M14步枪的单连发选择杆特写,此时字母A尖头朝上,为连发状态,选择单发时,扭转180°,让A尖头朝下,就是单发。

原来的M14在枪身右侧、机匣末端的确有一个钥匙状的单连发选择杆,上面刻有A,当选择单发位置时,A尖端指向下方;当选择连发位置时,A尖端指向上方。这个单连发选择杆上下不对称,夜间通过手摸也能知道枪处在单发还是连发位置。

2 用“快慢机锁”也就是一个堵头换下片状的选择杆.jpg
用“快慢机锁”也就是一个堵头换下片状的选择杆

“连发钥匙”的传说,很有可能是是被“快慢机锁”(selector lock)这个词,还有那个钥匙状的单连发选择杆给误导了。其实这个selector lock就是用一个圆柱形的堵头代替了原来钥匙形状的单连发选择杆,枪被锁定在单发位置,无法再选择发射模式。这个堵头上也不存在可以插钥匙转动的钥匙孔,其本身也不能转动。

3 换上“快慢机锁”也就是堵头后的M14.jpg
换上“快慢机锁”也就是堵头后的M14
4 步兵班内“自动步枪手”装备的M14A1,这是保留单连发选择杆、加装小握把、两脚架和枪口防跳器的M14步枪。.jpg
步兵班内“自动步枪手”装备的M14A1,这是保留单连发选择杆、加装小握把、两脚架和枪口防跳器的M14步枪。

在装备M14步枪的时代,步兵班内大多数M14步枪都装上了快慢机锁,固定在单发状态,只有班里的2名“自动步枪手”(美军对班组支援武器一直称“自动步枪”,从M1918A2到今天的M249一直如此)装备的M14A1才有单连发选择杆,可以连发射击。事实上有小握把、两脚架的M14A1生产数量并不多,有的步兵班内的“自动步枪手”装备的就是M14,只不过是保留了连发功能。

5 一支商业型M14步枪,它的机匣上没有预留单连发选择杆的安装孔。.jpg
一支商业型M14步枪,它的机匣上没有预留单连发选择杆的安装孔。

除了装备美军的M14,美国市场上还有很多商业型M14,和军用型相比,商业型M14一开始就只有半自动射击模式,所以机匣上既没有单连发选择杆也没有“快慢机锁”,连预留的安装孔都没有。通过看有没有单连发选择杆安装孔,能够判断这支M14是军用型还是商业型。

下一期,将结合M14步枪的剖面模型,讲解一下M14步枪单发、连发动作是怎么实现的,敬请期待。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lEl6VnTUlTUd1kzfplCTg

图解:M14步枪的单发、连发是怎么实现的

原创 彩云 彩云的机械整备间 2018-04-03 11:00

在上一期中,我澄清了“M14步枪单连发选择杆被锁住,只有连长才有钥匙可以打开”这个谣言,本期的文章,我就结合图片和动画,讲解一下M14步枪的单发和连发是怎么实现的,击发机构究竟是怎么工作的。

1 M14步枪是一支使用回转击锤击发的步枪,扣动扳机后,一个击锤会释放向前回转,打击枪机尾部的击针尾,击针前冲击发枪弹。.jpg

M14步枪是一支使用回转击锤击发的步枪,扣动扳机后,一个击锤会释放向前回转,打击枪机尾部的击针尾,击针前冲击发枪弹。

2 击锤.jpg
击锤
3 击锤簧.jpg
击锤簧
4 击发阻铁(图中标注为trigger lugs)和击锤上的两个钩子(hammer hooks).jpg
5 演示动图 (1).gif
平时,击发阻铁(图中标注为trigger lugs)挂住击锤前方的一个钩子,扣动扳机,这个击发阻铁trigger lug就会往前倒,放开击锤,击锤会在击锤簧弹力下向前转动打击击针。不过注意看,击锤上有两个小钩子(hammer hooks),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6 扳机后方还连着第二个阻铁,图中的sear,单发射击就是这个阻铁在起作用。.jpg
原来,扳机后方还连着第二个阻铁,图中的sear,单发射击就是这个阻铁在起作用。当扣动扳机,前方的击发阻铁松开击锤,击锤向前回击打击击针时,由于图中这个单发阻铁sear和扳机是连在一起的,它也一起向前转动了一个角度。击发后,枪机在导气活塞推动下后坐,会把阻铁往后压,此时如果扣着扳机不放,前方的击发阻铁自然挂不住击锤,但是后方的单发阻铁正好能勾住击锤后方的小钩子,即使扣着扳机不放手,击锤也不会被再次释放,此时打出的就是单发。
7 放大的特写:此时第一发已经打出去,击锤被后坐的枪机压倒,但是被后方的单发阻铁勾住了。.jpg
放大的特写:此时第一发已经打出去,击锤被后坐的枪机压倒,但是被后方的单发阻铁勾住了。
8 演示动图 (2).gif
松开扳机,扳机逆时针转动,此时后方的单发阻铁向后倒松开击锤,但是前方的击发阻铁又挂住了击锤,再次扣扳机,才能打出第二发。

单发是通过扳机上的击发阻铁和单发阻铁协同配合来完成的,那么连发射击是怎么实现的呢?我们来看看这个放大的模型。

9 这个等比例放大的模型中,做出了单连发选择杆selector,它控制着一个凸角,此时图中是连发状态,这个凸角能碰到单发阻铁sear,教官的教鞭指着的就是这个位置。.jpg
这个等比例放大的模型中,做出了单连发选择杆selector,它控制着一个凸角,此时图中是连发状态,这个凸角能碰到单发阻铁sear,教官的教鞭指着的就是这个位置。
10 转动单连发选择杆,选择单发∕连发,其实就是控制这个凸角,单发时凸角不接触单发阻铁,连发时接触单发阻铁。.gif
转动单连发选择杆,选择单发/连发,其实就是控制这个凸角,单发时凸角不接触单发阻铁,连发时接触单发阻铁。
11 而这个单连发选择杆控制的凸角,其实是和一根连发杆连在一起的,连发杆是会随着枪机一起前后运动的。.jpg
而这个单连发选择杆控制的凸角,其实是和一根连发杆连在一起的,连发杆是会随着枪机一起前后运动的。
12 演示动图 (3).gif
13 演示动图 (4).gif
在单发射击的时候,这个凸角和单发阻铁不接触,即使连发杆带动这个凸角转动,也碰不到单发阻铁,单发阻铁就能正常工作勾住击锤,直到射手松开扳机,击锤又被前方的击发阻铁勾住;而连发射击时,这个凸角和单发阻铁接触,当枪机推第二发弹上膛闭锁到位时,连发杆带动这个凸角转动,此时凸角和单发阻铁是接触的,凸角下端把单发阻铁向后“撬”一下,就松开了击锤,打出第二发。只要射手扣扳机的手不松开,每次枪机复进到位时连发杆都会带动凸角“撬”一下单发阻铁松开击锤击发,就能连续不断地射击直到打光弹匣内的子弹。

希望这些图片和动画把单连发的原理讲清楚了,如果大家觉得我讲清楚了,那就赞赏一下吧。可爱 微信.png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tw4_OUPCHrrDpngVp7t-Q

M14步枪适合欧洲平原战场吗?

原创 彩云 彩云的机械整备间 2018-04-04 11:00

有这么一种说法,说美军的M14步枪在丛林密布的越南战场吃了亏,那是因为战场环境不适合,M14步枪是为欧洲平原的战场环境准备的,如果战争不是发生在越南,而是发生在欧洲平原,M14步枪射程远精度高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1 美军与M14.jpg

对于这个说法,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1、7.62x51mm步枪弹适不适合作为单兵自动武器弹药?

2、欧洲战场需要那么远射程的单兵自动武器吗?

3、在同时期,和发射7.62x51mm弹的其他北约国家步枪相比,M14是个什么水平?

首先说说第一个问题:7.62x51mm步枪弹适不适合作为单兵自动武器弹药?

2 7.62x51mmNATO步枪弹家族.jpg
7.62x51mmNATO步枪弹家族

在全威力步枪弹的基础上谋取能够连发射击的单兵自动武器,这种想法很早就有了,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有了,美国的勃朗宁M1918也就是BAR,初衷就是给单兵使用的、能够连发的全自动步枪。但是全威力步枪弹弹药体积大威力过剩,围绕全威力步枪弹设计的“自动步枪”也很大很重,最后BAR又大又重,没法作为单兵武器,只能当做班组支援武器用。

3 M1918 BAR原本是要作为单兵武器的,可是太重不适合.jpg
M1918 BAR原本是要作为单兵武器的,可是太重不适合

在二战中,纳粹德国的FG42伞兵步枪也是一种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的全自动步枪,但是这支步枪又重又贵,一共生产了没多少。

4 纳粹德国少量生产的FG42伞兵步枪也是一种发射全威力步枪弹的自动武器。.jpg
纳粹德国少量生产的FG42伞兵步枪也是一种发射全威力步枪弹的自动武器。

二战的实战经验也表明,单兵使用的步枪绝大多数交战距离不大于400m,甚至更近,那么大的弹药威力其实是严重过剩的。二战后期到战后初期,好几个国家都有研制中间威力步枪弹的努力,但是修成正果的不多,最后全面列装的还就只有苏联7.62x39mmM43步枪弹一种。北约国家也进行过中间威力步枪弹的研究和探索,也有英国.280步枪弹的宝贵成果,但是在美国一言堂的大环境下,最终成为北约标准步枪弹的还是美国T65步枪弹,7.62x51mm,虽然比二战时美军使用的30-06步枪弹(7.62x63mm)药筒长度有所缩短,尺寸紧凑了一些,但是还是一种全威力步枪弹。围绕着这种步枪弹,美国设计了继承M1半自动步枪的M14自动步枪,比利时更改了原先FAL轻型自动步枪的设计以适应7.62x51mm口径,西德则设计了HK G3自动步枪,成为北约国家当中使用很广泛的自动步枪。这些步枪几乎都存在全枪重量偏大、连发射击枪口跳动猛烈等缺点,美国的M14步枪原本是要加强步兵班火力,要能够全自动发射的,结果因为连发射击精度太差,步兵班里只有2支保留全自动射击能力,其余M14锁定在半自动射击模式上,步兵分队的火力停留在二战水平;英国装备的是自己生产的FAL步枪,英国人命名为L1A1步枪,因为连发射击精度太差也只能半自动射击,整个北约因为美国的一家独大一意孤行,走了很大的弯路。

第二个问题:欧洲战场需要那么远射程的单兵自动武器吗?

这种说法说越南的丛林环境里全威力步枪弹的射程优势体现不出来,到了欧洲平原上,射程就很重要了。结合最近十几年来没完没了的治安战菜鸡互啄大家拿着枪互相突突突,以及美军当中一些对5.56x45mm步枪弹的批评意见,这种说法似乎“有道理”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呀,全威力就是好,射程是王道。

其实,越是高强度的战场,步兵武器的作用越是小。如果说M14步枪是“以欧洲的战场环境设计”的,那么不妨问一句,冷战时期预想的欧洲战场是什么样子的?

5 演习中的东德人民军,步兵下车携带的武器只有AKM突击步枪、RPK轻机枪和RPG-7火箭筒,轻武器不是交战的主力,坦克和BMP步战车火力才是骨干。.jpg
演习中的东德人民军,步兵下车携带的武器只有AKM突击步枪、RPK轻机枪和RPG-7火箭筒,轻武器不是交战的主力,坦克和BMP步战车火力才是骨干。

如果冷战真的在某一天变热战,北约和华约之间打起来了,那必然是一场双方地面部队全力投入的超高强度的战争,其规模、火力强度将大大超过二战的欧洲战场,双方交战的主力是坦克、炮兵、机械化步兵、航空兵,还有很大可能要动用战术核武器。在这样火力强大的战场上,步兵手中的枪械承担的任务将是很次要的,根本就不是地面战的核心。

6 高强度地面战斗中,步兵必然伴随直接支援的坦克,你要拿步枪去和它比射程吗?.jpg
高强度地面战斗中,步兵必然伴随直接支援的坦克,你要拿步枪去和它比射程吗?

北约的对手,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预想的战场也是欧洲战场,按照这种说法, 那么他们是不是应当装备发射全威力步枪弹的枪械啊?恰恰相反,正因为苏联认识到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争战场的主角不是枪械,所以枪械的“射程”被放在非常低的地位上,相反枪械轻便、适合做战术动作、近距离内火力猛烈才是最重要的。苏联从40年代末50年代初就开始列装AK47突击步枪,到BMP步兵战车和有14.5mm机枪炮塔的BTR-60PB装甲输送车装备部队后,甚至把摩托化步兵分队中的中口径通用机枪PK都撤装了,下车战斗的步兵枪械只有AK和RPK,原因很简单——徒步步兵不是单独战斗的,不用和对手比手中武器的“射程”,单兵和班组自动武器突出400m甚至更近距离内的火力就行了,更远距离上的目标由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上的滑膛炮、机关炮、大口径机枪和并列机枪解决,而且摩托化步兵冲击时必然伴随有坦克,还有坦克炮火力呢,要那么大射程的自动步枪干什么?

如果说“全威力步枪弹适合西欧战场”,那么就不能解释苏联为首的华约国家步兵武器的选择,也不能解释70-80年代北约的小口径步枪弹选型。

第三个问题,在同时期,和发射7.62x51mm弹的其他北约国家步枪相比,M14是个什么水平?

即使不说全威力步枪弹合不合适的问题,就同级比较,M14和北约另外两个全威力自动步枪——比利时的FN FAL和西德的HK G3比,其基本设计总体布局也是很落后的。

7 FAL采用上下机匣铰链连接的方式,枪管和上机匣连成一体,打开机匣尾部的上下机匣连接卡笋,向下撅枪管和上机匣,就能将自动机组件从后方抽出。.jpg
FAL采用上下机匣铰链连接的方式,枪管和上机匣连成一体,打开机匣尾部的上下机匣连接卡笋,向下撅枪管和上机匣,就能将自动机组件从后方抽出。
8 不完全分解的G3自动步枪,全枪分解成护木、枪托和复进簧、枪管组件、自动机组件和击发机构几大块。.jpg
不完全分解的G3自动步枪,全枪分解成护木、枪托和复进簧、枪管组件、自动机组件和击发机构几大块。

FAL也好,G3也好,都使用上下机匣的基本结构,只要分解开机匣就能轻松取出自动机,击发机构也是一个整体,可以取下,全枪分解成几大块,维护和保养都非常容易。

FAL和G3都有小握把,持枪射击稳固舒适,整个结构都比较合理。

9 M14步枪其实就是“加装了弹匣的M1步枪”.jpg
M14步枪其实就是“加装了弹匣的M1步枪”

而M14步枪,虽然设计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基本结构居然和M1半自动步枪没有什么进步,就是老式栓动步枪上加一根导气管一个活塞推着枪机动,这种设计其实是二战之前的早期试验型半自动步枪经常使用的,M1在二战前夕设计,二战中凭借美国强大的工业基础大量投产装备部队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是到了50年代还在用这种30年代的设计就太落后了。

分解M14步枪时,不能简单地分解上下机匣,因为它没有这种结构,而是要像分解老式栓动步枪那样,取下上下护木之间的固定件,拆开上下护木,拆下导气管和活塞,把枪管和枪机从护木里拿出来,再把枪机分解取出,要做大分解,非常繁琐。

所以综上所述,全威力步枪弹不适合单兵自动武器,发射全威力步枪弹的自动步枪也不是为欧洲战场量身定做的武器,M14步枪在使用全威力弹的自动步枪当中也属于结构落后的,装备这种步枪与其说是“为了欧洲战场环境”,不如说是美国军方顽固、保守、故步自封的结果。